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班戈 > 援藏工作 > 援藏信息

爱在西藏 情系藏北 谱写民族团结和美援藏故事——记中石化第十批援藏干部路立勋的故事

来源:网信班戈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4-07-05 11:17
字号:
藏北,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班戈,地处伟大祖国海拔最高市的那曲市西北腹心地带,平均海拔4750米以上,在这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土地上,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们怀揣着家国情怀,肩负着重要使命,他们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援藏工作的主线,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标,切实加强与藏族为主的各族同胞的血肉联系,积极推动藏北班戈的稳定和发展,不断谱写着新时代民族团结援藏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来自陕西子长的路立勋就是成百上千奉献在藏北高原的援藏干部之一。
路立勋,陕西延安石油分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纪委书记。2022年,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申请并入选中国石化第十批援藏干部。2022年7月他远赴海拔4747米的班戈县进行挂职,任班戈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他把班戈作为第二故乡和为党建功立业的主战场,牢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初心使命,始终坚守岗位职责,努力克服高原缺氧等工作生活环境,当“主人”不当“客人”,当“干将”不当“看客”,在全县招商引资、文化旅游、科技、发改、教育、医疗等分管工作中迅速融入、积极有为、勇挑重担,以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作风,为推动班戈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卓越贡献,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肯定和认可,树立了援藏干部懂经济、善管理、讲团结、做亲人的良好形象。

图片

进藏之前,路立勋给自己下了军令状: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作为,努力工作。二是尽快转变角色。快速融入新环境,加快了解熟悉当地情况,推动中国石化援藏事业发展。三是巩固扩大成果。巩固和扩大中国石化援藏事业的成果,传承好石油精神和石化传统,实实在在为当地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四是展现石化形象。传播中国石化援藏兴藏“好故事”,展示中国石化干部担当作为“好形象”,在雪域高原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图片

作为一名援藏干部,路立勋始终坚守交往交流交融的理念,积极落实“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的要求,同时充分发扬“延安精神”“老西藏精神”“那曲精神”,做到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切实以牺牲奉献精神践行援藏使命,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民族团结为保障,围绕项目援藏促发展,打造扶志扶智新型乡村振兴和教育资源,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西藏那曲班戈的团结稳定和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交往交流交融,构筑深厚情谊
路立勋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与藏族同胞建立深厚的情谊。通过交往,了解藏北牧民同胞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通过交流,掌握藏北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民生问题;通过交融,把自己当“主人”不当“客人”,当“干将”不当“看客”,迅速融入、积极有为、勇挑重担,以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作风,为推动班戈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积极贡献。正是这种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使他自己成为藏族同胞最可信赖的朋友。

图片

一是通过组织班戈县中石化学生前往内地游学、教师跟岗培训等全方位落实集团公司“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要求。他借助内地基础教育发展优势的引领、帮扶作用,持续加强班戈和内地的双向交流,不仅达到了点对点的深入交流,打开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局面,而且增进了广大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性认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主动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重要思想,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2023年西藏那曲班戈县中学中考成绩平均分进步排名全市第5名,荣获那曲市初中阶段教学质量检测西部片区县(区)级学校组总成绩第二名,2022-2023年度全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校本研修示范校。班戈县中石化小学2023年内地西藏班小考成绩创历史新高,被西藏自治区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活动示范学校”,并多次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环球时报等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图片
图片
二是积极开展《格萨尔藏剧·汉藏金桥》剧的剧本编辑、服装道具人员的选拔和展演活动,并在那曲市春节、藏历新年晚会、“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文艺活动和班戈县纳木错民俗风情文化旅游赛马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中共演出12场次,获得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外来游客的一致好评。此举不仅仅是体现剧目内容藏汉两地的交往交流交融,同时在加强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恰恰因为这一格萨尔藏戏的表演更是为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平台,戏剧的表演吸引大量的各族干部群众以及外来游客观看,从而不断促进了当地藏族与外来其他民族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图片

三是每年组织班戈县青年干部前往陕西延安参观考察、交流学习,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进一步激发青年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藏地和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谱写援藏干部与藏北高原群众的深厚鱼水情。
二、坚持三个赋予,推动藏区发展
路立勋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为那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他争取资金项目,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教育医疗等领域提供支持。一是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利用招商引资奖励资金417.79万元打造了班戈县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基地,解决了招商引资企业的住宿和办公场所,进一步完善了招商引资硬环境;2023年新签订招商引资协议2个,项目总投资达125亿元,签订招商投资正式合同1个,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2023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1.00%,招商引资工作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列。
图片
图片
二是成功打造班戈县域首个“飞地”经济——拉萨牦牛肉加工厂依托石化易捷、石化团购网等平台开展消费帮扶,帮扶模式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有力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三是联合系统内对口教育帮扶的上海石化、江汉油田一同设立助学金、奖学金,激发班戈县中石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达到“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的初衷。四是组织开展第二批县级非遗普查工作,成功申报通过8项非遗项目。不仅让藏北地区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不断提升了当地的文化软实力和知名度。五是推动人才交流。组织班戈县中石化学生内地游学、教师跟岗培训;组织班戈县青年干部前往陕西延安参观考察、交流学习,这都大大提高了当地师生和青年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六是加强民族团结,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在藏北高原的援藏期间,路立勋扑下身子沉下心,扎根基层知民情。他心系群众,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多次到分管单位、县乡医疗机构、各乡镇学校、拉萨工厂等地开展调研;深入结对帮扶群众家中,全面了解“党员三包”“结对帮扶”对象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先后30余次深入基层,走遍班戈县4镇6乡,结对帮扶4户19名群众,个人捐赠现金及物资6000余元,促成大学生就业57人,成为了当地藏民口中亲切的“路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坚持一个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
路立勋始终坚持一个有利于原则,即援藏工作要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福祉。他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为班戈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他还注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确保援藏工作与可持续发展相得益彰。首次启动并统筹推进《班戈县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纳木错景区生态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世界一流景区-纳木错“圣象天门”景区开发工作,积极筹划景区内相关基础设施设备的提升改造,深入推进纳木错“圣象天门”景区和多佳景区A级创建工作;积极组织申报了藏北高寒草地野生饲草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藏香和巴散酥油丸研究及技术提升、西藏本土特色牦牛育肥饲料的研究与开发、班戈县大风气候特征及预报指标研究、色瓦绵羊科学养殖气象要素检测研究5个科技项目并初步建成班戈县高原物种保护库的数据;积极组织“三支队伍”开展牲畜养殖、动物疫病防控、蔬菜种植、人工种草、科普宣传等方面的指导服务1170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17218份,受益群众达44612人次;创建那曲市首个“全国科普示范县”。这种互利共赢的理念,赢得了藏北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和信任。两年来,他积极落实总部的各项工作部署,先后实施完成教育、医疗、产业和乡村振兴领域等26个项目,助推班戈县GDP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2%以上,为班戈县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然,在此期间路立勋更是不忘初心强党性,加强学习促提升。通过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县委常委会、政府党组会、主题教育、三会一课等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增强政治定力,提升理论素养水平。2023年以来,以普通党员身份积极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双报到”活动达30余次,撰写调研报告4篇,有力筑牢了理想信念宗旨根基,提高了党性修养。
两年援藏经历,对于路立勋来说,这个离天空最近,仿佛伸手就能摘下星星的藏北高原,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始终以自己的坚守和奉献,在藏北高原书写新时代的援藏精神,在交往交流交融和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的实践中,为班戈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班戈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为班戈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个语言不通、民俗迥异、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的藏北羌塘,这些原本以为难以克服的困难,磨砺了路立勋的意志和品格,也让他找回了忠诚担当、甘于奉献的初心,生动谱写了在藏北高原上的民族团结和美援藏故事。

责任编辑:吴新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
    • 下一篇: